当前位置: 搜医网 > 养生常识 > 养生资讯 > 正文

为什么今年支原体传染严重

更新日期:2023-10-16 09:49:52  来源:搜医网

导读「今年小孩子支原体感染明显变多了。以前一上午很少遇到几个,三岁以下更少,但现在有时一个接着一个,而且来了就咳得很厉害。」来自广东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董会骐(化名)说,对于部...

「今年小孩子支原体感染明显变多了。以前一上午很少遇到几个,三岁以下更少,但现在有时一个接着一个,而且来了就咳得很厉害。」

来自广东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董会骐(化名)说,对于部分医生提出的「支原体大年」,他有明显的感受。「甚至,今年治疗也比以前困难一些,我们也会遇到部分重症的小孩。」

近几日,多地疾控发布提醒,让大家重点防控肺炎支原体(MP)。有幼儿家长上网发贴表示,医院内染上支原体的患儿太多了,「很多孩子只能在院子内的树上挂吊瓶」。「上海黄浦」于昨日发文,7 月以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近 400 名,与往年相比,占比翻了一番,达到了 80% 左右。

图源:上海黄浦

图源:上海黄浦

那么,今年的支原体为什么如此「来势汹汹」?特殊在哪里?

支原体大年?

肺炎支原体 (MP)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,秋冬季节往往是高发季。近年来,一些研究表明国内 10~30% 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 MP 感染引起的。[1]

湖北发布曾发文表示,约 3 至 7 年,MP 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。近 2 年,尤其今年 MP 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,有少数家庭或者班级聚集发病情况。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,3 至 7 年时间相对宽泛,符合一般的传染病规律,包括流感、手足口病等等,「小孩集中感染康复之后,近期就不再会感染;约三五年后,新的一批孩子就会变成易感人群。」李侗曾说。

9 月 25 日,上海某医院预诊大厅 图源:视觉中国

9 月 25 日,上海某医院预诊大厅 图源:视觉中国

《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》去年发表 2016 年至 2019 年北京地区住院儿童 MP 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研究,发现 2016 年至 2019 年 MP 检出率分别为 26.23%、31.36%、27.84%、26.57%,2017 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[2]。如今,距 2017 年已经过去 6 年。

数据显示,MP 肺炎发生率在近年总体呈上升的趋势。《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》曾发表研究,认为可能与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,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有关系。研究人员认为,特别是北方的冬季,雾霾天气频发,降水少,空气干燥,外气温较低,儿童室外活动减少,造成儿童免疫力低下,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。[1]

同时,在 2020~2022 年期间,因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、居家等措施下,MP 肺炎一直处于低流行。有学者对比了当地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5 月每月检出例数,发现 MP 感染在新冠疫情时有显著下降。[3]

一项在上海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2019 年,检出率 6 月最低(7.84%,33/421),8 月最高(32.62%,153/469),全年平均检出率 19.97%(1214/6080),其中 8~11 月为检出高峰(26.48~32.62%),呈明显的夏秋季检出率高的特征。新冠疫情后,MP 检出率逐月下降,从 2020 年 2 月 9.82% 降至 2020 年 5 月 2.01%,无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。[3]

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5 月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季节分布 图源:参考资料 3

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5 月肺炎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季节分布 图源:参考资料 3

德国一项研究显示在第一波大流行期间,与感染相关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 51%[4];日本地区的一项研究显示,新冠疫情后因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数减少到之前的 16.4%。[5]

研究表明,MP 的低流行可能导致儿童由于免疫刺激的缺乏,造成对 MP 的免疫力下降,形成「免疫债」——当再次接触 MP 时出现免疫过激反应,导致更严重的暴发流行[6]。「很多 15 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免疫空白的,当支原体流行,就会易感。」李侗曾表示。

「其实不止是支原体,几乎所有的传染性疾病在疫情期间都是明显减少的,包括一些胃肠道疾病。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,「如今,各种传染性疾病都相对增加。一方面,此前的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比较好,人群的流动性明显增加,例如五一、十一假期后,大家出外游玩戴口罩的情况变少,就可能出现一个感染的小高峰。」

检测手段增加后,检出更多

彭劼提到,「感染支原体的儿童似乎增加了」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,就是检测手段的增加、以及医患双方对精准治疗的重视。

「目前,医院采取二代测序(NGS)的手段检测支原体感染的情况越来越多,尤其是住院患者中应用很多。」彭劼表示,「以前实验室是不做培养的,在新冠疫情后,患者会更关注自己究竟是新冠、甲流、还是支原体;医生也会更加倡导精准治疗,因此引入更为准确的检测办法。」

《检验医学》曾发文表示,2019 年 MP 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 MP 培养,但是 MP 培养不仅技术要求高、耗时长而且阳性率低,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应用受限。[7]

另一篇研究同样表示,诊断肺炎病原体的方法主要包括咽试子、痰培养、血清病原抗体检测、血培养等,但均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快速、精准治疗的需求,近年来 NGS 的发展丰富了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方法,也提高了临床呼吸道感染病原的检出率。[8]

NGS 是最几年的一种新技术,通过捕捉合成链末端的荧光信号或氢离子释放所致的 pH 值的变化信号来获取 DNA/RNA 序列,相较于容易出现假阳性的 PCR ,NGS 要准确很多,也被部分医院应用。[9]

即便是不采用 NGS ,如今医生也会更倾向于给患儿测一下 PCR。有家长表示,几年前孩子发烧前往医院就诊,医生会写明「上呼吸道感染」,口头告知「不排除支原体感染可能」,并给孩子开阿奇霉素先吃上,之后再观察;现在医生则会给孩子进行 PCR 检测,一一排除甲流、新冠、支原体。

图源:视觉中国

图源:视觉中国

对此,董会骐表示,这是因为医生看病更讲究「证据」了,且由于阿奇霉素等传统的药物耐药性增加,他们必须要更明确患儿感染的疾病,才能用药。「现在阿奇霉素吃了两天,小孩可能还是咳得厉害,我们往往就建议使用多西环素。虽然临床应用过没什么问题,但 8 岁以下孩子要使用的话,需要和家属签署同意书。」

「耐药性」也是今年不少家长说「支原体很难治」的原因。上海市奉贤区某医院发布结果显示,医院接诊的 MP 感染患儿数量呈上升趋势,且发现 MP 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(如阿奇霉素)的耐药率由 2008 年的 3.2% 增至 2018 年的 30.5%[7],在董会骐的感受中甚至可以达到一半以上,「很多孩子吃阿奇霉素是没有一点效果也没有的,整个亚太地区都存在这个问题。」

一位不愿具名的儿科医生说,她接诊的很多青少年从幼儿时期就吃抗生素。「孩子稍微咳嗽几声,家长就比较担心,给孩子就吃上了阿奇霉素。渐渐,孩子感染支原体时再吃就没有用了。」

但对于今年 MP 感染是否「重症比例多」,李侗曾予以否认。「整体而言,患病基数大了,重症相对就会多。家长在医院里感觉重症的孩子多,那是因为很多轻症的孩子不会来医院治疗。是否真的重症多,需要明确的数据」李侗曾说。

「进入秋冬季节后,又是流感等疾病更高发的时期。」李侗曾表示,「孩子在一个冬天可能会经历 2、3 次发热,家长要做好准备。」彭劼建议,「平时需要做好防范,支原体没有疫苗、但流感是有疫苗的,建议注射疫苗。」

阅读全文